跳到主要內容

No.19|小眼睛看大世界的人生風景:何献瑞 × 台灣高鐵。




背著背包,脫下棒球帽,何献瑞在他熟悉的寶藏巖小店聊一聊曾經看過的世界。
攤開一本本使用過的舊地圖,但僅僅是供作拍照存檔般,他並未詳述行經每個城市的心境起伏、眼裡山水,只是在昏黃的燈光裡,在溫厚舒適的老舊沙發座上,把過往35年放在心上的人生風景,拿出來讓人們瞄一眼。就像他讓網友自己滋養背包客棧,「事情沒有真正的好或不好。」就這麼淡然,這麼率性。






撰文∣吳思瑩    攝影∣林子毅
(原載於高鐵 2011年10月TLife)


何献瑞小檔案
  1976年生的何献瑞,著有《任意門俱樂部》、《線索》、《買張面具》、《跳吧》等小說作品。家鄉在台中豐原的他,大學時北上就讀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就此長居台北。2004年和同學創立「背包客棧」,發出了3萬多個背包客棧吊牌,供旅行者相互辨識之用,現在這個網站已成為華文背包客旅遊情報標竿。說自己生活是一半經營網站一半寫小說的何献瑞,還有一個「小眼睛先生的文字国」部落格,留存了近年來旅遊與城市觀察的紀錄,以平實且細膩的散文筆法見長。



˙你在2004年初成立背包客棧(Backpackers)網站,現已成為連結自助旅行者的「雲端」情報網,可否分享創站想法?

 1995年大學時代開始自助旅行,不像現在有豐厚的網路資源,出國就是看「寂寞星球」的旅遊書。畢業後,和同學組了網路公司,開始出旅遊電子報,很快就累積了12萬個讀者。漸漸地有很多人寫信來詢問、討論旅行的各種狀況,大家就決定弄一個簡單的討論區。做這些事純粹都是出於興趣,直到2004年初正式架站,不論是logo或版型,幾乎都和原先的討論區一樣。其實我們就純粹想做個討論旅遊的網站,沒有專業分工,也讓網友幫忙管理文章因為沒花太多費用在硬體上,目前背包客棧只有Google廣告,登入後也不會看到任何廣告介面,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做。



˙背包客棧的經營過程,你呈現全然尊重站友的態度,而到目前為止,發展的樣貌是否也如預期?

 我和夥伴創站沒有預期什麼,純粹提供旅行者搜尋資訊、找到站友幫助,讓自助旅行變得更容易、不害怕。以經營者立場來看,人們也應該為自己在網路上做的事負責,使用過程都會留下記錄,因此我們的態度就是:尊重、放任與相信。網站能有今天的規模,靠許多從事自助旅行的前輩願意分享,以前會希望對旅行有想法、有態度的人來提供訊息,但時間久了就衍生很多不同的社群:找旅伴、賣紀念品、機票、學語文,甚至也有交友社團。比較有趣的是,我們發現旅行者逐漸對「背包客棧」產生認同感,就想到用廣告盈餘製作吊牌回饋站友,掛在背包可供旅行時相互辨認。結果消息發佈出去,很多人來索取,整整有半年時間每天都有收不完的回郵信封,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還是親自裝吊牌、黏信封,發了3萬多個出去。




˙你在2005年進行了半個月的單騎環島,把每天的行程感想記錄在網路上,過程中是否遇過想放棄的關卡?

說實話,第二天到新竹就很累了,騎不動時腦海就出現各種想法:乾脆坐火車環島,不然回去躲在房間半個月也沒人知道;結果等到身體熟悉疲勞,好像就捱得過去。但蠻令我驚訝的是,苗栗丘陵原來是最耗體力的,到現在都還記得騎上小丘陵視野變得好侷促,看到被山包圍的小鎮,忽然覺得可以在那住一輩子。環島那年是30歲,本來以為應該是一次特別的挑戰,結果騎完發現我已不再賦予旅行太大的期待或意義,不像大學時搭火車在歐洲自助旅行,就覺得自己很不簡單。現在年紀漸長、經歷變多,才了解人生未必因這趟旅行改變什麼。



˙環島時你錄下單騎蘇花公路隧道的影像,解說注意事項跟網友分享;你也前往加爾各達垂死之家和擔任台北街友圍爐志工,這些作法是否顯現你人文關懷的一面?

我的性格是較開放性的,能幫助人也是做當下能做的事。環島時騎過隧道感受到「恐懼來自未知」,所以就錄製了騎乘過程放在部落格上,跟準備環島的人分享。而去印度垂死之家是跟隨一群參訪教授同行,到了以後就待下來擔任一個月義工,期間幫病人洗澡、清潔、餵他們吃飯,也讓我發現了從前不了解的自己。至於每年舉辦的街友華山尾牙募款,據我所知都不是很順利,這兩年我和同學朋友認捐了幾桌後,覺得有責任去了解,所以就去幫忙、和街友一起吃頓飯,也並不排斥再繼續協助他們。



˙雖然是念管理,但你現在大多數的時間花在寫作和經營背包客棧,你從何時開始創作?請談談你想在部落格書寫的遊記或散文傳達什麼想法。

我大學時開始寫小說,2004年小知堂出版第一本《任意門俱樂部》長篇小說後,得到一些回 響和評論,就決定繼續寫下去2009自行出版小說《跳吧》,是台北文學獎年金入圍的作品,雖然賣完了初版獨立印刷、販售的2000本,但因為這作品對我來說蠻重要的,於是仍不斷修改,準備年底或明年再版。至於為何寫台北種種細節,因為回顧過去10年寫的遊記,意識到書寫過其他國家種種現象台灣也都看得到,就去思考:是否是旅行中的幻想或浪漫讓我寫下這些?為何不來關心自己的城市?難道人生最快樂的時光都在國外?但自己也清楚如果因為這城市沒有變得更好而消沈,不如把重心放在寫小說故事上。



˙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他要去做一趟長期的自助旅行,你會跟他說什麼?

旅行讓人難忘的地方,通常不是對哪個城市特別喜愛,大多是懷念當時的情緒。所以旅行不是幫你盤點人生貼了哪些標籤,至少對我而言,曾經發生過的都覺得蠻好的。所以我到現在旅行還是不拍照,因為這樣會更專心,看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樣。順著這樣的心態,我會告訴去自助旅行的朋友,看了國外的好與不好,留下好的壞的回憶,這些東西都應該要讓我們變成比出去前更滿意自己的人。旅行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如果本來對這世界就很冷感,出國看到也是失焦的,所以建議旅行者保持平常心就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50|專訪郭強生|郭強生談母親過世到父親失智心路歷程:我照顧的是人生還在進行的人。

很多時候,你不再是他們的兒子女兒,他們也不再是父母--嘗試調整並重塑你們的關係,照護與被照護者才能在全新的相處模式放鬆、自在。本文我們專訪郭強生,他以學者、作家、兒子及照護者諸種身分,真誠揭露一個有病老長輩的家庭如何如常運作,以及面對自身老後的課題。 「人生進行到這兒,就是退無可退了。」因為是至親,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他照護者的身分,所以郭強生說自己責無旁貸,退無可退。

No.33|專訪林大為|光的旅程——林大為・燈光設計師

研究所的畢業 製作,選擇曼哈頓舊鐵橋打上象徵鐵軌的兩道光,這是一個起點,讓他踏上光的旅程。這麼些年,他用光為散落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城市妝點建築。但有個問題總是在腦子裡迴盪:「是我點亮了它們?或者其實被照亮的是自己?」

No.65|【石門.天海拔河】|跟著游嘉萍聽阿嬤的採茶歌

在石門老梅社區出生長大的游嘉萍,對這兒有份特殊情感。她 1996 年回來石門國小服務,現為該校輔導主任。「從小領核電廠獎學金,長大當老師就想:能為家鄉做什麼事?」游嘉萍個性爽朗熱情,跟她走一趟石門,到處都是相熟的親朋好友。家鄉人膩稱她為「阿妹仔」,她也樂於當長輩口中永遠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