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No.63|石門專書【石門.天海拔河】|炭香・茶香・人情最香,炭焙茶人陳正萬




接過陳正萬的名片,上頭印著「楓林製茶廠炭焙茶工作室」。走進三合院旁的小茶廠,還沒看到茶喝到茶,茶香搶先迎面撲來。當我們正詫異這香氣怎如此深重?陳正萬拿出底層積著厚厚炭灰的焙籠說,「用傳統人工烘焙,才烘得出茶葉的真正香味。」


採訪|吳思瑩     
攝影|吳金石


話不多的陳正萬,靦腆地說,所有的經驗都在腦子裡,只是一時間不知從何談起。他坐下來,為我們砌上一壺自家炭焙的鐵觀音。琥珀色的茶湯汨汨自壺嘴流出,一小盞邊喝邊聞香,不一會兒,喉韻湧上,齒頰生津。


把熟香抓出來
陳正萬1957年出生,是家裡第三代茶人。「雖然以前都是大量製造茶菁賣給茶行,但祖父和父親都對品質非常要求。」他回憶,爸爸那輩還要把茶菁送去大稻埕賣,都是自製自銷。他記得當時石門大約有70個家庭是小茶廠,後來外銷訂單銳減,很多茶農只好轉而做工了。






從小就拿鋤頭到茶園幫忙除草,22歲當兵回來就獨立經營製茶廠,買小機器自己開始做。「石門鐵觀音都是靠硬枝紅心做出來,但要烘焙到什麼程度才能得到消費者認同?這就要看每個人願意研究的心力了。」陳正萬說,石門茶能和其他產區區隔,最重要就是技術製作的工夫。

臺灣人喝茶習慣偏愛烏龍或高山茶,這樣的茶香氣較重,也較容易回甘,茶湯呈金黃色。臺灣鐵觀音重作法,是重發酵、重焙火、著重熟火喉韻的全熟茶,屬於沏出的茶色像琥珀般。

「木柵製茶烘得比較輕,我們則用傳統作法,做出石門的特色。」也因為作法傳統,從阿公、爸爸一直傳下來的做茶流程就是很花工夫,但花工夫不僅是耗時間,時間怎麼拿捏才是更重要的。陳正萬1982年到文山木柵茶葉改良場受訓,如何將鐵觀音從條狀製成半球形也是在這兒學到的,而到了1993年,他才開始正式投入鐵觀音製作。




30年下來,陳正萬花了很多心力研究,「茶賣出去,客人還會回流就是一種肯定。」即使做了這麼久,他對茶的興趣依然不減,每天都想研究探討茶葉的特性,還要懂得喝茶,喝出茶的定位。「會喝就會做!味道要烘到什麼程度?木炭烘一、兩次就會出現熟香,但兩次是不夠的,得烘到四次,要把熟香抓出來。」

不過,次數和時間多寡,真憑日積月累的體悟。「不能烘過頭,也不能烘不夠」聽起來很抽象,但就是資深茶人拿捏得宜的真本事。「茶要讓人喝下去會上癮!還有客人開玩笑問:是不是摻了鴉片?」從萎凋、初焙、揀枝到複焙茶等冗長繁複的製作過程,我們光在旁邊跟著快速走一回流程就大嘆不易,更何況經年累月一再重複。

陳正萬告訴我們,每年4月的春茶和10月採收的冬茶品質最好,至於6月採收的夏茶都拿來做紅茶,雖然滋味較為深濃厚重,但因為夏天茶樹生長速度快,兒茶素含量高,喝來非常養生。「硬枝紅心屬於茶質重的樹種,是做成鐵觀音之後,價錢才變好。以前做阿公、爸爸都做包種,味道太土澀,現在順其自然做成紅茶、鐵觀音,可說是順著樹種的本性走。」他解釋,經過重焙火及重發酵的過程,會帶走原有的海菜味、鹹味,再加上石門陽光充足溫度夠,紮實的氣味就留了下來。


信心焙出觀音韻
沒有打廣告,只憑著樹立路旁綠底白字「楓林製茶廠」招牌如何銷售?陳正萬多年來都因熟客口碑而維持下來,做出信心。他說,春茶做好到可以喝要耗費十幾天,鐵觀音的喉韻是決勝關鍵,藉由焙火溫度將茶中成分轉化成「香」與「味」,經得起多次沖泡,喝到「觀音韻」才算對味。

什麼是「觀音韻」?陳正萬告訴我們,觀音韻就是指熟味和香味比例的取捨。烘不能只有香味,還得有熟味。「鐵觀音可以熟味多一點,但不能太香。因為茶一段時間後會發酵,逐漸散發出果香。」茶一開始烘好有「火味」,所以不能烘得剛剛好,要烘「厚」一點,也就是熟一點,讓它回味,帶火味退去,從4分變回3分,茶香就會慢慢釋出,更能經得起時間考驗,越久越香醇。看顧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因為烘焙好壞能決定最後的氣味,花個數十鐘頭守在火爐旁,用心培火才能抓到那股說不出所以然的韻味。

陳正萬回溯剛開始做鐵觀音時,會烘得菁味比較重,不敢烘那麼熟。但在自己不斷捉摸,也和長年收藏茶品茶的好友討論,「茶質很好,值得珍藏。」聽到茶友這麼評價,他就逐漸調整「菁」與「熟」的分寸。「看茶做茶自己拿捏。會因為聞到嘗到的味道不同,而調整時間次數,一開始走水還未完成,菁味太多會澀。」在靜置和翻攪的過程會感覺菁味越來越重,但又不能太菁,這些分寸的確只有紮實去做才拿捏得出來。

雖然5斤茶葉只能做成1斤成品,陳正萬的茶廠一季產量僅約400斤,但他知道,做茶就是要耐煩,不然做不出好茶。曾有客人問他成本多少?原本他老老實實想算給對方聽,後來仔細想想,才驚覺,做茶是用心血去做的,怎算得清呢?

除了新茶,陳正萬也製作珍藏多年的老茶,其茶湯又更為深暗,透著酒紅色光采。他說,做茶的人每天都要喝茶,「自己一直體會,以前是否做太薄太厚?如何剛剛好?如何做到隨便泡都好喝?」他認為做老茶的用意,實驗意義大於銷售,到某個時間點會發現「放久也不錯!」那就是老茶也找到懂它的人了。

做茶最困難是看天。」自家茶廠居於坑仔溪旁、因楓樹多而得名的好所在,但仍得看天吃飯。陳正萬做茶不怕煩,怕的是天公不作美。遇到連續雨天,明明可以採收,卻只能望天興嘆,在家枯等放晴。不過,當我們一行人與陳正萬,以及返回家鄉跟在身邊學習的兒子謝宜良同桌飲茶,便能確切感受:焙籠裡的炭火仍將興旺,傳續茶香。

地址|楓林製茶廠炭焙茶工作室  新北市石門區富基里楓林路58
電話|02-26381190




日光萎凋:這是製作鐵觀音的必要步驟。大太陽下晒20-30分鐘,晒太久,靜置走水葉子會紅,傳統是一盤一盤晒。再挑掉老葉。


製好茶,步步精心
茶葉摘採後必須經過加工製造,而加工過程投入的大量人力及時間,是「好茶」能否出現的基本條件。

石門鐵觀音採用新鮮茶菁,以傳統的技術焙製而成。製作程序大致分為室外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殺菁、初揉、團揉、解塊、毛巾揉等。其中毛巾揉必須反覆搓揉約8小時,這是石門製作鐵觀音的一大特色。最後再以文火慢慢烘焙,其目的不僅在蒸發水分,使茶完全乾燥,更要烘出高度馥郁的香氣,對茶葉品質有決定性作用。



殺菁:靜置後2小時必須翻4次。前兩次手工翻動攪拌10-20分鐘,後兩次機器攪拌,分別是第35-7分鐘,第415-20分鐘,這樣較省時省工,效果也很好。攪拌作用是讓茶葉摩擦,表面受傷後,「菁味」跑出來,靜置發酵則會產生香氣。



炒菁:放入炒菁機炒,15分鐘。



揉捻:放入揉捻機揉捻,約5分鐘。




上|團揉:布包起來機器團揉,反覆縮緊放鬆。作用是讓茶葉定型成一球一球,如此約反覆30次。
下| 燉茶:石門鐵觀音特有作法。大約10球布包的數量,一整批放入燉茶機燉8小時,將茶葉燉成紅色,以保持茶葉柔軟,茶水滑甜。燉:邊揉邊烘才會把味道做出來。



上|將茶葉倒進焙籠。
下|炭火烘焙:石門鐵觀音採用龍眼木炭,以傳統焙籠烘焙。一籠茶葉大約需分4段烘焙,花費時間約8小時。

(原文刊登於新北市文化局2014年10月出版《石門・天海拔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3|專訪林大為|光的旅程——林大為・燈光設計師

研究所的畢業 製作,選擇曼哈頓舊鐵橋打上象徵鐵軌的兩道光,這是一個起點,讓他踏上光的旅程。這麼些年,他用光為散落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城市妝點建築。但有個問題總是在腦子裡迴盪:「是我點亮了它們?或者其實被照亮的是自己?」

No.50|專訪郭強生|郭強生談母親過世到父親失智心路歷程:我照顧的是人生還在進行的人。

很多時候,你不再是他們的兒子女兒,他們也不再是父母--嘗試調整並重塑你們的關係,照護與被照護者才能在全新的相處模式放鬆、自在。本文我們專訪郭強生,他以學者、作家、兒子及照護者諸種身分,真誠揭露一個有病老長輩的家庭如何如常運作,以及面對自身老後的課題。 「人生進行到這兒,就是退無可退了。」因為是至親,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他照護者的身分,所以郭強生說自己責無旁貸,退無可退。

No.74|今日食堂|【明星咖啡館】德式巧克力蛋糕.重慶南路漢口街【二個十元・紅豆餅伯】

這幾天為某刊撰寫一篇關於咖啡的文章。談到臺灣咖啡文化,絕無可能缺漏 明星咖啡館 。多年前來此吃過一頓飯,料理滋味如何不復記憶,但記得食料顏色豐富,餐廳燈光暈暗,令在座者心情適然,放鬆地聊了幾個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