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1的文章

No.10|【家畫廊楊黎明個展】介紹|如歌的行板,聽見筆墨之必要

家畫廊 2011.03楊黎明個展 新聞稿    撰文/吳思瑩 (家畫廊版權所有,如要轉載請註明出處)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砲,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點鐘自證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旋轉玻璃門   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   姑母遺產繼承之必要   陽臺、海、微笑之必要   懶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N0.9|《極品握壽司》自序

畫面上是一家人坐在鋪設白淨磁磚的廚房裡,沒有大餐桌,沒有舒適的餐椅,他們把海豹屍體放在地上,開始分食著牠的身體。家人的嘴角都沾著鮮紅色的肉渣與血漬,臉上是歡快滿足的笑容。這是安東尼波登跟著加拿大魁北克的原住民伊努特人狩獵海豹後的一餐,那場景的確很血腥,但他說,在紐約最高級餐廳的廚房裡,不見得不比這裡殘忍。

No.8|專訪高鐵維修技師|工作,是為了讓旅客快樂回家

文   ∣ 吳思瑩   凌晨 3  點的高鐵軌道上,還有一群維修技師在進行檢測;年節前一班班客滿的高鐵列車,搭載準備回家團圓的旅客,維修廠裡的人員則吃著便當,準備迎接夜間的工作。這是一群隨時處在「 on call 」準備狀態的高鐵維修技師,全年無休,只為了帶給每一位旅客安全平順的旅程。

N0.7|專訪侯季然|有一天,上演青春紀事

侯季然 × 台灣高鐵 撰文 ∣ 吳思瑩    攝影 ∣林永銘 (原刊載於 2011 年 5  月高鐵 TLife No.18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 維基 前言 他自在地走進來,說剛剛走過了頭,還因為太喜歡路邊攤就在巷口吃了碗麵。走在路上,他看起來就是戴著黑框眼鏡的文藝青年,腦海裡則有好幾個我們讀不出訊息的故事等待翻譯成電影畫面。當他攤開遊歷列國影展的出入證與影展包,這下才真的確認他就是把《有一天》拍得好動人的導演侯季然。

No.6|專訪謝嘉亨|陶藝高手讓台灣老火車生輝

(圖片來源 mypaper.pchome.com.tw/coolanews/post/1322313740。如有侵權,望請告知 ) 平台鋼琴琴腳旁有好幾件風格前衛的陶藝作品,牆上掛滿了鑲框的陶作,這個名為「樂土」的藝術工坊,是謝嘉亨與黃雅芳夫婦以琴音與陶塑合鳴的快樂夢土。他們曾在西班牙浸濡了多年的陽光,帶著金黃色的開朗與樂觀回到台灣,要在這塊滋養他們長成的土地上,把夢想唱成一首首樂章,隨著一輛輛從謝嘉亨手中掙脫泥胎、精巧成形的蒸汽火車,傳到每個熱愛藝術的人心裡。

No.5|專訪龐銚|敲開門,看見美麗人生

龎銚 × 台灣高鐵 俏麗、迷人、爽朗、慧黠……好些對美麗女子的恭維之詞,幾乎會在你看見龎銚的那一剎那傾囊而出!人們認識的龎銚,是多才多藝的畫家、金屬工藝家、居家節目主持人,還是美術系老師;至於窩居碧潭,與 3 隻貓一起生活、創作的,則是另一個風情無限的龎銚!

No.4|追捕阿根廷探戈裡的愛情氣味

     圖片非原文登載,截圖自 YouTube_The Tango-Sente of a Woman 追捕阿根廷探戈裡的愛情氣味 文 /Seeing Wu (原刊載於2011年1-2月高鐵TPlus No.20,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前言 激情、佔有、猜忌、妒恨、渴求,在愛情裡交纏難分的欲望,是阿根廷探戈放肆無忌的感官之旅。僅僅是短暫的眼神交會,足尖相觸,剎那間消融的不僅是吞吐在空氣中濕潤的氣息,也融化了感官探索的界線,那些曾經束縛人生的種種念頭,此際,都成為可笑的執著。阿根廷的探戈,是一場追逐感官之最的緝捕遊戲,如果誰透露了悲悽,誰就是輸家。

No.3|走入台北建築時光隧道

2016年9月北投向晚。攝影/吳思瑩 「台北的天空」,是台北人亦是多少異鄉遊子記憶裡的一方灰藍。而這片天空底下的大都會風貌,也一點一滴注入更多屬於台北的城市記憶與色彩。不論是新起的建築,或是舊址改造,一個摩登而富有城市特色的台北,正逐漸以一種有意識的形態生長。於是,我們看見會呼吸的綠建築在老樹群裡輕輕吐芽;有年歲、曾經荒弛的市區遺跡,則在容貌更易後,再次成為都市裡迷人的一隅。當高鐵消弭了距離的負擔,歷經歲月洗煉的台北建築,也給予每個走入這個城市的人們,得以共同分享的摩登時代。 撰文 ∣ 吳思瑩 (原刊於2010年12月 高鐵TLife No.12,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No.2|專訪邱文傑|縫合歷史傷口的建築師

建築,可以嶄新,也可以古舊,重要的是,背後那個蓋房子的人在乎的是什麼。 邱文傑,一位以建築的針與隱藏大地的線,為台灣人民保存 1999 年 9 月 21 日 傷痛記憶的建築師。這段介紹聽來弔詭,跟有機有什麼關係?與環保沾得上邊嗎?且聽他娓娓道來。

No.1|專訪鄭正勇教授|如果,生長在無農藥的金色台灣

如果,生長在無農藥的金色台灣 …... 專訪 鄭正勇 教授 前言 從前從前,在吃蘋果還很奢侈的年代,有個小學生看見同學手中搖晃著一串晶瑩可口的葡萄,他吞了吞口水,眼裡閃爍著豔羨,那時,他下定決心在日後擁有自己的葡萄園。高一那年,這個男孩種下屬於自己的葡萄樹;長大後的他,從德國帶回有機農業的知識,他的夢想像不斷蔓生的葡萄藤,希望把台灣變成如黃金般珍貴,吃不到農藥的美麗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