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No.30|專訪劉昭儀&羅文嘉|喚醒家人的咖哩香:我愛你學田 劉昭儀&羅文嘉的私房菜

盛夏的太陽起得早,6點剛過,天已大亮。這天清晨,「我愛你學田市集農場餐廳」主人家裡也傳出了陣陣咖哩香。

用料理香氣喚醒先生羅文嘉和一對成長期的孩子,這是劉昭儀每天例行的尋常事,卻也是一家四口最喜愛的晨喚。這次劉昭儀為《台北畫刊》準備的「無水咖哩牛腩」,作法非常簡單,只要將食材清洗切塊入鍋層層鋪排入鍋,燉煮好再添放天然香料,就等著上桌笑看家人搶食了。


文|吳思瑩   攝影|李庭歡 
(原刊載於2016年7月台北畫刊582期P58-59,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一道無水料理,雖然說是『咖哩牛腩』,但主角其實是蔬果。」劉昭儀說,這道料理適合用鑄鐵鍋慢燉,過程中蔬果的甜味水分會相互融合,煮出來的湯頭非常濃郁。有些人會有疑問,孩子會適合吃辛香料嗎?劉昭儀認為,這次使用的辛香料不多,紅椒粉和咖哩粉都只有輕微辣度,而且讓孩子多嚐嚐不同的氣味,味覺感受更敏銳。

她還提醒,牛肉營養豐富適合成長期的孩子,但用無骨雞腿肉或小排替代風味也不錯。至於食材選擇,除了都是來自自家市集的小農作物,她說,只要看冰箱有什麼食材都可隨性替代,甚至常會被丟棄的鳳梨心她也入鍋,既增加甜味又釋出酵素助消化,是非常棒的素材。


取之土地用之土地的善意循環
烹調前,劉昭儀都知道食材從那兒來,並了解小農如何栽培它們;米飯則來自專職農夫羅文嘉培育的稻米,不是只出一張嘴吃太太做的菜。完全掌握、了解從農作到食物的一貫性,這是「我愛你學田」的一大特色,而羅家的餐桌可以說是「我愛你學田」的縮小版。

羅文嘉說,當時的初衷不是要開一間餐廳,而是幫小農賣農作物,後來嘗試從農場到餐桌一貫作業,盡可能在堅持的品質下完成「從最上游到下游」所有工作。「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如何讓生產者栽植的所有東西都能被珍惜、有感情、有效益的使用。」身為市集餐廳的靈魂人物,劉昭儀說,與羅文嘉經過這兩年跟小農溝通,現在已經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合作社。小農先彼此協調季節菜種差異,做好生產、集貨工作,「我愛你學田」再來銷售,並由專業主廚做出最能表現食材精華的料理,讓更多人愛上小農作物。

「我愛你學田」是一個社會企業,「這裡所有的收入都回過頭幫助鄉村裡的孩子。」羅文嘉解釋「取之土地用之土地」的作法,透過自種自銷,讓消費者吃到好的食物,最後盈餘又回到這塊土地,「形成一個良善的循環。」

這幾個月來,在隔壁水牛書店所舉辦的「便當趴」非常轟動。這原本是劉昭儀想,既然每天都為孩子做便當,那麼用市集食材多做20個就能辦趴義賣。接著衍生成找素人主廚輪流主導每個月的便當趴,價錢、菜色、捐款公益單位由他們訂,同時做閱讀推薦。「從飯香到書香」,羅文嘉和劉昭儀既支持了小農又把善意遠播,果真讓更多有心人聞香而至,讓愛的香氣傳到更遠更遠的地方。


食譜
無水咖哩牛腩4人份

材料
屏東本土有機洋蔥2顆、台灣溫室牛番茄2顆、蘋果1-2顆(視大小而定)、栗子南瓜半顆、紫地瓜1條(大)、黃地瓜2條、彰化有機紅蘿蔔1-2條、菜豆或櫛瓜30-50克、牛腩500
香料|月桂葉及桂皮少許;咖哩粉2茶匙;薑黃粉、紅椒粉、咖哩塊適量
鍋具|無水料理建議使用鑄鐵鍋;使用其他材質鍋具則需加入些許水燉煮。

作法
1.     蔬果食材清洗後切塊備用;牛腩汆燙,修去多餘脂肪備用。
2.     先將洋蔥、番茄等會出水的食材放在鑄鐵鍋最底層,第二層鋪蘋果,第三層放紅蘿蔔、南瓜、地瓜等根莖類,最上層放汆燙的牛腩。
3.     取月桂葉2-3葉及桂皮各2-3個,從鍋邊塞入食材縫隙;不加也沒關係。
4.     蓋緊鍋蓋,將瓦斯爐開至中火的最小度量,務必保持整圈都有火。
5.     燉煮1小時,期間不要開鍋,維持蔬果出水完整燜燉。
6.     1小時後,開鍋放入香料,再將咖哩塊塞入食材中間,以使湯料變濃稠。最後將菜豆或櫛瓜切小丁,直接灑在鍋內即可悶熟。
7.     整鍋端上桌即可食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50|專訪郭強生|郭強生談母親過世到父親失智心路歷程:我照顧的是人生還在進行的人。

很多時候,你不再是他們的兒子女兒,他們也不再是父母--嘗試調整並重塑你們的關係,照護與被照護者才能在全新的相處模式放鬆、自在。本文我們專訪郭強生,他以學者、作家、兒子及照護者諸種身分,真誠揭露一個有病老長輩的家庭如何如常運作,以及面對自身老後的課題。 「人生進行到這兒,就是退無可退了。」因為是至親,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他照護者的身分,所以郭強生說自己責無旁貸,退無可退。

No.33|專訪林大為|光的旅程——林大為・燈光設計師

研究所的畢業 製作,選擇曼哈頓舊鐵橋打上象徵鐵軌的兩道光,這是一個起點,讓他踏上光的旅程。這麼些年,他用光為散落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城市妝點建築。但有個問題總是在腦子裡迴盪:「是我點亮了它們?或者其實被照亮的是自己?」

No.65|【石門.天海拔河】|跟著游嘉萍聽阿嬤的採茶歌

在石門老梅社區出生長大的游嘉萍,對這兒有份特殊情感。她 1996 年回來石門國小服務,現為該校輔導主任。「從小領核電廠獎學金,長大當老師就想:能為家鄉做什麼事?」游嘉萍個性爽朗熱情,跟她走一趟石門,到處都是相熟的親朋好友。家鄉人膩稱她為「阿妹仔」,她也樂於當長輩口中永遠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