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N.68|石門專書【石門・天海拔河】|箏心箏藝見童心・百年老梅國小|專訪蔡信義主任




山豬劇場前,那幾個孩子風箏放得好高;大榕樹下,五、六個小朋友團體大跳繩,「一、二、三、四……」,跳繩畫在半空發出咻咻咻的響聲,男孩女孩笑得咯咯咯 !

這不是精心策畫的童玩節一景,而是老梅國小下課後,最尋常不過的遊戲。





採訪|吳思瑩     攝影|吳金石


百年小學新創意
老梅國小校區緊鄰老梅溪與楓林溪,距離海岸約500公尺,遙對大屯山系。這個19001月創校的老梅公學校,今日已走過114年歲月,讓學生擁有隨大自然韻律呼息的成長環境。


教導主任蔡信義在這兒服務13年,他說,1990年代老梅國小還有12個班,學生有270人,明年全校將只剩6班,學生約100人。雖然石門人口外流嚴重,這兒的老師們卻更加熱情奉獻,因為他們要以「一個都不能少」的心態面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這裡發展更健康、更寬闊的人格。




風箏的搖籃

若說石門是風箏的故鄉,那麼,老梅國小就是風箏的搖籃。

老師們將縮班後閒置的教室打造成風箏工藝教室──老梅小棧。請來微型風箏大師林宗憲教導老師,老師們學會後再把風箏課程融入教學,例如由低年級開始,先看蝴蝶風箏繪本,從而接觸放飛體驗與風箏互動。小三則是學做鑽石形風箏、小四教做甕形風箏,並利用3支骨架的大字形結構與3點提線設計,了解飛行簡易力學原理後,再於箏面描繪美麗的紋飾。




到了高年級,就學習難度較高的迷你六角風箏和室內風箏,蔡主任說:「在這裡上課,我們就像老師傅帶小學徒,讓孩子可以專注去做一件事;另一個則是培養同學彼此合作的默契,三是堅持的態度:每製作一個風箏要花一個月8節藝文課,我們會讓孩子堅持到底完成。 


「紮、糊、繪、放」是學生學習製作風箏的重要步驟,小棧置物櫃也準備了足夠用十年的文具材料,小朋友不用帶任何東西就能完成所有工藝。老師們甚至到處蒐集錄音帶,利用捲帶來固定支架,讓學生知道物盡其用的各種好方法。

而在學校一樓往二樓的廊道,也規劃成各式風箏展示教學區的「天空教室」,讓風箏意象無所不在,也讓孩子從風箏認識世界。

此外,因為八角風箏背後的響弓飛上天空後會發出「嗡~嗡」的聲響,就如同和弦樂器共振的原理一樣,所以老梅國小特別找來老師教直笛和打擊樂,讓學生從打擊樂與竹管的結合認識表演藝術,把風箏放飛延伸到其他的藝術領域。





找回獵人的活力
每到週一、二、四,就會看到老梅國小的學生在操場上練習各式跳繩,有團體跳也有交叉跳法,從遊戲裡強健體能,也從遊戲裡體會如何和培養默契。

快離開時,剛好下課了,看見學生陸續從教室跑出來。咦?沒有聽到鐘聲?倒是聽到一連串悅耳的音符。蔡主任說,鐘聲以每個月換一首樂曲替代,這樣學生到畢業就能認識不少古典樂了。

就是這麼無所不在的用心,讓這個被稱為「活的風箏博物館」的老梅國小,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放飛的成就感和快樂。蔡信義曾以文章表述他的風箏教學心得:「老梅的孩子絕對擁有優勢,尤其是手作與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突出……。山豬是老梅甕形風箏的文化圖騰,獵人的血液在孩子們的身上流竄,我們該讓孩子們感受到狩獵的真正樂趣!」而這狩獵的樂趣,則是在於喚起孩子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與家鄉建立深厚的情感,希望他們像風箏一樣,無論飛到世界的哪個角落,都不要忘了這片腳下的土地。









蒲先生是老梅國小最資深的「工藝師」,這個為了國際風箏節花車製作的富貴角燈塔就是他的傑作。蔡信義主任開玩笑,「沒有他,老梅國小倒一半!」雖是玩笑話,但也等於拐個彎形容他是老梅國小的「中流砥柱」,表達對浦先生的敬重。





同場加映|空間活化愛梅小棧
十多年來,老梅國小也受到少子化與人口外移衝擊,因而不斷減班,除了最直接影響到學生人數與教學調整,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空教室變多了!

2010年,老梅國小提出的《老梅箏好玩》整合空間資源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中,就將減班後閒置的空教室打造為「風箏工藝教室」,也就是今天看到的愛梅小棧。小棧為了營造舊時客棧的人文氣氛,以古色古香、做工精細的螺鈿老家具布置其間,四周則展示了各種形態的風箏。同學一進來,便能馬上轉換心情,跟著老師體會風箏製作的奧妙,並且在老師一步步的引導下,創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風箏,享受至高的成就感。

愛梅小棧不但是孩子最喜愛的風箏工藝教室,也是老梅國小老師們經常聚會、討論教案的好地方。老師們依季節的平均風速與各年級學生的能力,規劃出適合製作與放飛風箏種類。

藉由一系列的風箏課程,孩子能同時在藝文和健體領域並進,並且於不帶說教的潛移默化中,進一步引導接觸與風箏相關的資源,讓這群「放風箏的孩子」與風箏一起成長,一起產生與家鄉風土最親密的連結。





同場加映|風箏四藝
每個在老梅國小畢業的孩子,離開學校都會帶走這份禮物:一個「放風吹」的美好回憶。當他們在未來面對人生種種,只要想到手中曾經讓一只風箏輕盈地揚起,或許就能給自己一份飛翔的力量。

老梅國小的蔡信義主任和老師們,為孩子設計的風箏課程圍繞在「四藝」,這四藝包含了風箏的技巧與面對事物的心態,就像是藉由製作風箏、了解風箏和施放風箏,了解事物都該務實以對。

第一藝是工藝技巧:讓孩子們先了解風箏製作的工藝技巧,從竹籤剖削、結構拿捏、箏面糊貼等,必須專心觀察老師示範後,再親自體驗、熟練,讓孩子無形中體會努力堅持與力求精確的重要。

第二藝是視覺藝術:從親手為風箏「化妝」彩繪,去學習推敲線條、造形、色彩及畫面構成等視覺藝術元素,繼而主動觀察思考各種藝術表現的形式。什麼是美?什麼是不美?逐漸培養獨立欣賞藝術的能力。

第三藝是表演藝術:「室內風箏」是一種不需要風,但可聞樂起舞的表演藝術。從融合肢體的施放舞動,讓孩子更勇於表達感情想法,表現自信。

第四藝是以心獻藝:石門鄉已歷經十年的國際風箏節,名符其實成為風箏的故鄉!在這塊土地長大的孩子們,如能透過教育培養出對家鄉的認同感,並習得和風箏相關的觀念、技藝,長大之後,望其行有餘力之時,能「以心獻藝」回饋自己的故鄉。




同場加映|老梅大冒險
老梅國小畢業生最期待的,就是老梅大冒險!這是老師們為他們精心設計,在老梅社區跑透透的闖關遊戲。


利用一整個下午,56人一組,以老梅灣旁的綠荒地、牽罟寮、凌虛宮及風箏公園為4個活動據點,透過利用野花圖鑑找對應植物、陸上行舟、文字遊戲等活動,讓孩子們有機會深入認識這個從小生長的老梅社區。最棒的是,畢業前夕還能到野柳體驗獨木舟,象徵孩子即將獨立,人生更加海闊天空!


地址|新北市石門區老梅里老梅路10
電話|02-26381258

(原文刊登於新北市文化局2014年10月出版《石門・天海拔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3|專訪林大為|光的旅程——林大為・燈光設計師

研究所的畢業 製作,選擇曼哈頓舊鐵橋打上象徵鐵軌的兩道光,這是一個起點,讓他踏上光的旅程。這麼些年,他用光為散落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城市妝點建築。但有個問題總是在腦子裡迴盪:「是我點亮了它們?或者其實被照亮的是自己?」

No.50|專訪郭強生|郭強生談母親過世到父親失智心路歷程:我照顧的是人生還在進行的人。

很多時候,你不再是他們的兒子女兒,他們也不再是父母--嘗試調整並重塑你們的關係,照護與被照護者才能在全新的相處模式放鬆、自在。本文我們專訪郭強生,他以學者、作家、兒子及照護者諸種身分,真誠揭露一個有病老長輩的家庭如何如常運作,以及面對自身老後的課題。 「人生進行到這兒,就是退無可退了。」因為是至親,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他照護者的身分,所以郭強生說自己責無旁貸,退無可退。

No.74|今日食堂|【明星咖啡館】德式巧克力蛋糕.重慶南路漢口街【二個十元・紅豆餅伯】

這幾天為某刊撰寫一篇關於咖啡的文章。談到臺灣咖啡文化,絕無可能缺漏 明星咖啡館 。多年前來此吃過一頓飯,料理滋味如何不復記憶,但記得食料顏色豐富,餐廳燈光暈暗,令在座者心情適然,放鬆地聊了幾個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