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No.66|專訪教父牛排總主廚【吳曉芳】・彭園總經理【彭鐵誠】


料理人的理性與感性:調和人生百味,精彩從廚房展開

一位是「湘菜之神」彭長貴之子,彭鐵誠承繼嚴父身教,打造彭園湘菜在台灣樹立的美譽;一位是大學畢業才決心入廚的教父牛排總主廚吳曉芳——兩位料理人的精彩人生,都從廚房開始!



吳曉芳:從端盤到入廚,磨出主廚路
從就讀銘傳大學觀光系當實習生在餐廳端盤子,看著大廚們用好手藝掌握顧客的心,她想,「也許廚師是不錯的職業選擇。」
就這樣,大學畢業才認真學廚藝,吳曉芳的主廚之路開始得比誰都晚。
「那時白天上班晚上讀書,很辛苦自學準備考托福。」為什麼有動力走這條路?吳曉芳說,那時白天在一家五星飯店當服務生,問主廚想快點入行該怎麼做?「Go to school。」這是一個只要努力就能達成的標的。於是,她決心申請就讀有世界第一廚藝名校之稱的CIA(美國烹飪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主廚說我總是一臉茫然,怕我跟不上,叮嚀我上課前一定要先預習。」CIA亞洲學生少,幾乎都是軍人退役的主廚上課講求效率,多數時候只能說yesno,語文能力不好,課就跟不上。沒想到,這個看起來很茫然的台灣學生,語文能力沒有老師想像中的差。「老師說,都拿著我的數學解題答案來改大家的考卷。」
逐漸克服聽力口音問題,說起19個月的CIA生活,她印象最深的是無論氣候再惡劣,學校絕不會停課。「課程都環環相扣,大風雪也要來上學,學校就是要讓你知道,要很有熱情、決心,才能留在這一行。」吳曉芳住在學校宿舍,當然沒有理由請假推託。除此之外,甚至有半夜2點要報到的課程,因為那天上的是5點要做出成品的早餐課。
19個月,200萬臺幣的學費,花大錢學功夫,每天都是新的考驗。「因為我年紀比許多同學都來得長,難免會感受到帶有歧視意味的眼光。」但等吳曉芳拿起刀分解一隻雞比同學快很多,久了,就用努力贏得別人尊重。



失敗再嘗試,堅定腳步前進
明明沒下廚經驗,怎麼會身手比同學俐落?吳曉芳透露,出國前兼職工作雖然是服務生,但她總是積極當「義工」,跟在主廚身邊主動學做肉派、凍派、剖魚、分肉,幸而也遇到樂於提攜後進的師傅,所以置身CIA時已經學會許多基本功。
不過,如今穩健掌舵鄧有葵餐飲事業大局的曉芳主廚,也曾有手足無措的學習歷程。「有一次我擔任主廚練習國際賽助理,卻沒注意到烤箱門有縫隙,結果一整盤餅乾就考失敗了。」看著吳曉芳哭喪臉,主廚說,「C’est la vie!」他安慰她,這小小失敗不算什麼,何況還只是練習階段,「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Preparation is everything.CIA校訓,也是我學到最受用的座右銘。」凡事都要先準備好,才有時間面對意外!這樣的心態及實踐力讓吳曉芳日後獨當一面非常受用。



做事精準,出箭就要射中紅心
回國後,吳曉芳確定踏上廚師之路。從台北到上海,從副廚到主廚,這十年來,她跟著鄧有葵師傅一家家展店,現在拿出名片,人人稱她是教父牛排企業的總主廚。
每天10點上班,到家已近11點,家人為她的成就感到驕傲,卻也心疼她的全心投入。「鄧師傅總是告訴我們,做事要很精準,就像出箭就要射到紅心。」隨年齡增長,負責揮軍展店的吳曉芳仍然是如她自言「花費90%的生命在工作」,「鄧師傅現在60歲了,一樣每天每家店都巡過,我的工作是開新店、換菜單及人員訓練,除了睡覺時間,當然也要像他這麼投入。」的確,即使採訪時間是約在一整天工作之後,晚餐前的小空檔,曉芳主廚仍然精神奕奕,甚至同仁在旁小聲討論工作事宜,她還能一心二用馬上搭話,讓人不得不佩服她掌控大局的能力。
開店是從零到一,腦力和勞力都高度密集的工作。」吳曉芳說,約莫一個半月的展店草創期,「這是完全看不到東西,不知道未來如何的階段,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當個穩定軍心的人。」她說,自己就是不斷在帶兵,要把完全不諳戰術的菜鳥,整隊成可以打仗的軍伍,「開了店一切就上軌道,但每天上戰場的操演,隨之而來就是體能的壓力了!」

傳遞生活風格的平台
「鄧師傅常說,餐廳是經營者傳遞life style的平台。」如同這次為讀者介紹的美國頂級老饕牛排 ,「菜名就是牛排等級」,也彰顯了教父牛排要讓客人一試成主顧的企圖心。運用了正統的高溫美式燒烤端出牛排鮮味,調味只要最簡單的粗海鹽和胡椒。「鄧師傅總是提醒我們,每塊肉都有不一樣的個性。」所以吳曉芳和團隊成員每條進貨的牛肉都會試吃,如果熟成不夠,風味不足,就要多放一兩天。

香氣逼人又不油膩的東京風味鮭魚餅,則是鄧師傅帶領同仁到日本考察時得到的靈感。「傳統西式魚餅用奶油煎,若溫度掌控不好含油量就會過高。有一次團隊去東京,發覺日本人的可樂餅作法用在鮭魚餅上,不但香氣足,還能產生外皮脆口內餡濕潤的明顯對比。」吳曉芳說,炸物的香氣符合東方人對美食的期待,再以橄欖油、蔬菜、天然香料,加一點蘋果醋平衡鹹香,整體就是香色味俱全了。
另一道光看起來就垂涎的鮪魚塔塔,則以乳白、紅、黑、綠色帶出視覺刺激,並用讓人驚奇的東方風味調料芝麻醬及醋的微酸,提點鮪魚海味,一步步設下美味陷阱。

「很多人常詫異問:你們怎麼用一張菜單做到千萬業績?」吳曉芳說,教父牛排做的就是細節管理,「人有喜怒哀樂,不是機器,但我們盡量要求現場能掌握99%的準確性,每次提供給客人的精準度都一樣,不會脫軌。」樂在其中,是吳小方面對高壓工作的不二法門。這些年她學會放下傳教士般的循循善誘,轉向啟發員工企圖心,「以前我都是推著他們向前走,現在明白,更重要的是創造健康的工作環境。」她打造一個幸福工作的速度,讓想在廚藝世界一展身手的新秀,跟上她的轉速!

同場加映:吳曉芳的甜點課
CIA很努力學習的吳曉芳,其實課前課後都比同學付出更多努力。曾在課堂上被甜點老師稱讚蛋糕上的擠花字很漂亮,原來,靠的都是苦工夫。「同學問我怎麼寫那麼好看,我說我們一起拿練習圓板來畫畫看。」結果,一盤擠花字,同學只花了5分鐘,她卻耗費足足2小時,「寫不好,就擦掉重來,這就是我的態度,而態度能決定你到哪裡去!」




彭鐵誠:名廚之子傳名菜
身為「湘菜之神」名廚彭長貴之子,彭園總經理彭鐵誠承繼的不是持鏟起鑊的譚廚手藝。嚴父傳授給他的,是「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身教,這讓從小在廚房裡打轉的彭鐵誠,也戮力經營彭園,將父親一手打造的湘菜手路開枝散葉,讓更多人吃到經典雋永的湖南料理。
彭長貴老先生12歲就與曾任湖南都督、國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長,有「伴食宰相」稱號的譚延闓家廚曹藎臣學做菜,16歲正式行大禮拜師,多年來薰陶領略了譚延闓對於菜形食味的細膩與講究。「湖南是魚米之鄉,沒有海鮮,河鮮及稻米的產量倒是很豐富。」彭鐵誠解釋,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湖南人嗜吃辣去瘴氣,再加上稻米盛產,一早起來肯定要大碗白米飯配又辣又鹹的家鄉菜。他說,湖南養豬業發達,早期沒有冷藏設備,就得靠醃漬、風乾到燻烤的過程來保存肉品,「長久以來,湖南臘肉、臘魚、臘鴨都很出名。」雖說湖南菜的口味重,但彭老先生掌勺兒的彭園菜餚卻是鹹鮮合宜,這又是怎麼做到的?
入廚就是作為曹藎臣的關門弟子,彭長貴學到的,就是譚延闓對家廚曹藎臣面授機宜,口味細膩的文人版湖南菜。「譚延闓出身三代翰林,所謂富過三代始知吃穿,他身居要位,經常要宴客議事,家廚的手藝,自然不能太過家鄉氣。」據彭鐵誠了解,人稱譚廚的曹藎臣,被身兼美食家、書法家的譚延闓磨出了做工繁複、堪稱藝術等級的「祖庵菜」,從此,也成了湘菜很重要的一支。


                      

信手捻來成就御廚菜譜
肩上還掛著「御廚」金字招牌,原來,彭長貴曾為兩位蔣總統打理招待外賓的國宴。「在國宴上也不適合款待湖南菜這樣的重口味菜色,而兩蔣又是浙江人,父親就把他的手藝融入江浙菜的鮮美巧緻。」撐得起國宴、元首生日的重大場合,但回到自家經營的餐館,彭長貴掌廚不走文人菜的雕琢細工,他經常信手捻來,隨性成佳餚。
「我和父親吃菜口味都偏重,因為習慣於湖南菜下飯的滋味。」彭鐵誠談及,自家人依舊偏好湖南的鹹辣帶勁,彭老先生自己吃菜沒什麼特別要求,就是認真處理每一種食材。他說,父親1993年在林森北路開設了彭園之後,逐漸調整菜式原有的辣味鹹度,以迎合在地人飲食習慣,「但仍然保留湖南料理的味道跟做法。」
說到彭長貴名菜,左宗棠雞當然最為經典。這道由彭老先生原創的料理,是以獨家醬料將入骨土雞腿肉醃漬入味,配上紅色辣椒大火快炒,光是端上桌的色香四溢,便令食客生津垂涎。彭老先生對食材的調配與創意,還展現在他發明的生菜蝦鬆這道料理上。1993年返台前,彭老有20年時間在美國經營餐廳。「外國人吃飯都有沙拉,父親就想,什麼菜是讓西方人能接受,又能賺錢又好吃的?」就這樣,保留了華人對熱食海鮮的喜愛,再以生菜包覆增益清爽口感,生菜蝦鬆就在彭長貴於美國開業期間應運而生。
彭鐵誠回顧父親的興之所至,並非是隨意而為,卻常因為需要而發明,「都有個環境背景因素,甚至他做的湘菜,當然調味也跟他年少時在中國大陸學到的不一樣。」這麼多經典菜,彭老有什麼菜譜流傳下來嗎?彭鐵誠妙喻,「打橋牌有個制度,最高尚的是自由制。」他說,自由制就是我父親做菜的方式。「他根本沒有寫什麼食譜,腦子裡自然知道要怎麼做,口味屬性都是自然去做,信手捻來就是菜。」像是彭老做給經國先生吃的「彭家豆腐」,後來他教給彭園的師傅,也就是口頭上講怎麼燒怎麼做,「父親的發明及改良,都是根據現實條件的需要,要讓大眾都能接受,所以基本上吃來不那麼鹹辣,也因此走出了台灣湘菜新的發展方向。」

 

標準嚴厲,一生沒誇一句
有個名廚父親,彭鐵誠受到了什麼樣的教養?自小在餐廳打轉長大,總覺得廚房髒髒亂亂,只想逃離,不願接近。他不諱言,成長時期和父親的相處「能不講話就不講話。」1978年,還在威斯康辛念大學的他,工業設計學位還沒拿到,就被彭老一通電話,「你不是唸書的料,到亞特蘭大來管餐廳吧。」他說,父親對徒弟嚴格指導,對服務生做錯事則給予安慰,對朋友則是大方慷慨。「越親近的人越怕他,越是朋友越喜歡他。」
彭鐵誠記憶所及,父親總是板著臉對他,「一生沒在我面前誇我一句。」所謂虎父無犬子,彭老當年交付20出頭的彭鐵誠獨自掌理店頭的重責,不就是最好的鐵血教育?他自此回憶過去在餐廳接觸的種種,實際跟師傅學菜,「山不轉路轉,我什麼都要懂!」如今,40年歲月流轉,彭園守住了湘菜文化,讓台灣人還有幸親嚐彭長貴老先生不藏私的好手藝。

同場加映:彭家豆腐淵源深
彭長貴老先生坐在自家餐廳進門那桌,就一碗白飯配一道菜。看彭先生吃得起勁,一望即知那道菜很下飯,客人也爭相點一份來嚐,從此,「彭家豆腐」就成了菜單上的經典佳餚。這豆腐由來還有段軼事。彭鐵誠說,有天店裡打烊了,前總統蔣經國先生帶了個隨從進門來,「長貴兄,我還沒有吃飯。」與父親彭長貴相熟的經國先生這麼開門見山招呼,彭老先生一看,廚房都收乾淨了,只剩一塊板豆腐,就拿豆腐簡單弄道菜吧。他隨性燜燒了一盤豆腐菜,盛了白飯端上桌。經國先生跑山跑水累了餓了,夾起又香又有滋味的豆腐,連吃好幾碗。「後來客人也是被這豆腐菜的香氣吸引,就這麼一桌傳一桌,大家都點了彭家豆腐。」彭鐵誠說,父親吃東西不講求食材多高貴,之所以成為名廚,就是認真又到位的做菜。

留言

  1. Borgata Hotel Casino & Spa - Mapyro
    Find your way around the casino, 양산 출장마사지 find 경상북도 출장마사지 a game, watch races and a good time. Borgata Hotel Casino 속초 출장안마 & Spa offers 천안 출장마사지 its 춘천 출장샵 guests a variety of entertainment,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50|專訪郭強生|郭強生談母親過世到父親失智心路歷程:我照顧的是人生還在進行的人。

很多時候,你不再是他們的兒子女兒,他們也不再是父母--嘗試調整並重塑你們的關係,照護與被照護者才能在全新的相處模式放鬆、自在。本文我們專訪郭強生,他以學者、作家、兒子及照護者諸種身分,真誠揭露一個有病老長輩的家庭如何如常運作,以及面對自身老後的課題。 「人生進行到這兒,就是退無可退了。」因為是至親,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他照護者的身分,所以郭強生說自己責無旁貸,退無可退。

No.33|專訪林大為|光的旅程——林大為・燈光設計師

研究所的畢業 製作,選擇曼哈頓舊鐵橋打上象徵鐵軌的兩道光,這是一個起點,讓他踏上光的旅程。這麼些年,他用光為散落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城市妝點建築。但有個問題總是在腦子裡迴盪:「是我點亮了它們?或者其實被照亮的是自己?」

No.65|【石門.天海拔河】|跟著游嘉萍聽阿嬤的採茶歌

在石門老梅社區出生長大的游嘉萍,對這兒有份特殊情感。她 1996 年回來石門國小服務,現為該校輔導主任。「從小領核電廠獎學金,長大當老師就想:能為家鄉做什麼事?」游嘉萍個性爽朗熱情,跟她走一趟石門,到處都是相熟的親朋好友。家鄉人膩稱她為「阿妹仔」,她也樂於當長輩口中永遠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