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記
石門,有一屢幽香,盪漾在山海之間,那股香氣若隱若現。從百年前到現在,曾經繁盛,也曾稀落,以致於一度讓人遺忘了,它是臺灣最北的茶鄉。
採訪|吳思瑩
攝影|吳金石
「石門山,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圓門,故名。」石門名稱最早見於康熙年間鄭開極所著的《福建通志》,原本隸屬淡水堡,也以「海岸石門」列入淡水外八景之一。清末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改稱石門莊,1920年日本政府則稱石門庄,並指定石門洞為天然紀念物,至1946年臺灣光復翌年才歸屬臺北縣設鄉。
這個臺灣最北端的濱海之地,東鄰金山,西連三芝,南接北投竹子山,北啣臺灣海峽。它是淡水和基隆之間的山海折衝,也是北海岸中段得天獨厚的近郊,其地勢以竹子山為頂點,呈階狀臺地向海洋方向緩降,輪廓就像把扇子;河川則呈放射狀切割地表,一山一溪,稜谷相間,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地文風景。
石門開發甚早,清康熙時期就有謝姓移民自漳州渡海至草埔尾開墾,到了嘉慶年間,移民朝山坡拓殖,也因而大興水利。水利設備與農業經濟有絕對關係,石門也因為地多山溪稜谷,非常適合發展茶業。
從清代中葉以來,石門即為北部茶葉產地。不過,清末臺灣所製茶葉,僅為粗製,必須運往福州或廈門精製。英人德克(John Dodd)經營的寶順洋行1868年在臺北艋舺建置精製茶廠,為臺灣精製烏龍茶起始。1881年,福建吳福老來臺開設源隆號茶廠,才開始精製包種茶,而紅茶在臺灣出現,則是20世紀初的事了。
清光緒27年,即1901年,臺灣總督府在文山深坑和桃園龜山設立茶樹栽培試驗所,大量專製紅茶外銷歐美,與錫蘭、印度和中國相競爭;石門也是當時重要的茶區。到了日治時代,石門茶園漫山!乾華、茂林、草里都是茶樹栽植地,工人清晨就挑著重擔從金包里大路一路運至臺北大稻埕。彼時石門也已有新式製茶工廠,8所茶業公司登記在案,茶樹作為獲利極高的經濟作物,而「硬枝紅心」就是石門最重要的茶樹品種。
《臺北縣誌》曾記載,到1951年底,石門有15家製茶業,其中6家是從日治時代就存在,最早一家為1926年設立的德利製茶工廠;當時整個石門最主要的產品為紅茶,包種茶居次,也有少量綠茶及烏龍茶生產。
根據1952年省農林廳調查,當時石門栽種茶葉有844公頃,最後製成近32萬公斤的粗茶,總價值高達臺幣300萬元。隨後雖然農地面積逐年減少,但因為農業技術改良,製造的茶量不減反增。
不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石門鐵觀音雖然在1980年代開始打出名號,但因為中國大陸茶業強勢競爭,一時間本地的茶葉產量急遽下降。到了1992年種植面積餘存266公頃,僅生產16萬公斤粗製茶,1994年更降至6.5萬公斤,只有50年代的五分之一。這時,可說是石門茶業最消沈的時期。
苦盡香來
幸好,石門鐵觀音的沉香,已陪著這個最北的茶鄉,走過那段幽微的歲月。
每年10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東北季風佔據石門的時節。連綿冬雨,將這兒籠罩成一片灰白色的世界。冷冽潮溼的氣候,驅趕了遊人,原本負責連結淡水和基隆間的濱海公路,也往往闃無車煙。
不過,乍暖還寒時,豐盛春雨則為石門帶來適合茶樹生長的濕氣。年均溫18.3~20.5℃,年雨量2000~2500公厘,春季雨量則佔全年的30%,尤其河谷坡地迎風面常形成升坡霧,讓這兒成為受上天眷顧的好茶原鄉。雖然,石門曾在茶業傾銷文化受到重擊,但真正經得起考驗的茶人堅持,卻正如以炭火焙製的鐵觀音,越沉越香。
石門栽植的硬枝紅心,是1919年先民自中國引進的四大名種之一。此茶種屬於直立型,枝幹結實,萌芽較少,葉片偏厚,但芽葉柔軟呈紫褐色,種植於海岸臺地背側。雖然石門東北季風強烈,但硬枝紅心栽植的茶園多不受海風直接吹襲,即使略含「海味」,但有嗜茶者認為這就是石門鐵觀音最特殊的風味。
石門鐵觀音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成茶外觀異於其他鐵觀音產區。1980年代,石門區農會配合茶業改良場,輔導農民將硬枝紅心種茶菁製成鐵觀音茶,成茶外觀形狀條索緊結彎捲成球型,與木柵文山等產區的直條狀不同。當時的茶葉沖泡後茶湯深褐帶油光,色澤均勻,香氣醇厚甘潤且散發出獨特的弱果酸香味。
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近年茶農改以木炭焙茶,為的就是去除茶葉多餘水分、雜味、菁味,且耐久儲存,不易走味。現在石門最受歡迎的炭焙陳年老茶,則讓石門鐵觀音走出新風貌新滋味。這些年份在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老茶,湯色褐紅明亮,甘潤生津,許多飲茶達人總稱「喝了會上癮」!目前石門鐵觀音茶每年產量僅約6萬餘公斤,不但已成為國內茶文化豎起大拇指稱讚的一脈清香,也深受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人士喜愛。
茶山步道步步香
從淡金公路33公里處轉入林蔭山區,即是位於石門草里的茶山步道。
步道就是早年茶農採茶挑茶必經的產業道路,兩旁都是石門老茶人悉心看顧的茶園,也不時出現茶廠的路牌指標。這些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拔300至400公尺,最高可達570公尺,步行40分鐘後可到步道盡頭,以健行分量來說,算是小意思。隨著梯田式的上升臺地一路行走,視野越見開闊,心情也蔚為舒坦。不同季節到來,有不同的自然饗宴。春天茶花迎賓,夏季蟬聲唧唧,秋日涼風送爽;至於冬季嘛,石門寒風懾人,建議旅人還是在家品嚐鐵觀音就好!
行至步道盡頭,太平洋就在眼前,整個石門山海一色的景致向你迎來!這時,冷不防還會遇到上山巡茶園的茶農,看著一顆顆汗水從他們帽簷頰邊滑落,此刻方知:每一口茶香,都是一步一彎腰的心血。
交通資訊|從臺北市區往士林開,一路行經關渡、竹圍、紅樹林,再上2號省道達三芝,再抵石門至2號省道33.5公里處,沿「茶山步道」指標右轉上山即達。
留言
張貼留言